您当前所在位置: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首页 > 招生公告 > 正文
2011年12月20日 15:03
2010年6月,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61所工科院校成为首批入选高校。今年,我校入选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成为川内八所入选该计划的高校之一。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成大凭借什么能脱颖而出,顺利入选;现在我们又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扬长避短,实现培养优秀工程师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11月采访了承担申报工作的申报工作组组长、实验技术中心负责人葛一楠及相关工作小组成员。
第一批入选卓越计划的省内高校中,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系211工程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系行业老牌学校,具有博士后工作站及多个学科、专业硕士授予权。而成都大学30多年办学之路,更多的是在艰难曲折中求索,比起川内的很多高校,我们的底子很薄,说起成大参与卓越计划申报,没有博士授予权,没有独立的硕士点,有人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迎接这项挑战我们需要勇气,但我们也真的有底气。
从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卓越计划到卓越计划实施意见颁布,学校始终在关注。在并不被外界所信任的情况下,我们确定参与申报,需要相当大的勇气,但我们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因为加入卓越计划,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得到教育部的直接指导,这对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的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都能得到获得国家支持,这必将为我校的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让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如虎添翼。
继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公布之后,我校开始启动申报工作。我们提出让学校“姓成都、名大学”,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它与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色,鼓励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精神相契合。我们的底气来源于我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交流等飞速进步。我们的底气还来源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成效,我校的大专业平台建设、“3 x”培养方案、“海外整体实习……”等与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及卓越计划的“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指导原则及“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契合,并已经开始显出成效。我们有了迎接挑战的底气。
学校确定目标后马上开始了项目申报的工作,先后派出教师及工作人员参加卓越计划学习讲座,认真领悟卓越计划的核心,虚心向首批入选的高校学习。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实验室,工作过程是艰辛的,加班加点,对工作组成员来说是常事,但工作成果却让人欣慰,我们如愿入选,开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的建设之路。
葛一楠谈起申报工作过程中的体会,这样说到,“学校的发展愿景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相信年轻并不可怕,所谓后生可畏,就是说的像成都大学这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校领导班子对申报“卓越计划”有高度统一的认识,在党委书记屠火明、校长周激流的直接领导下,在别人还未重视这项工程的时候,学校就开始组织学习,在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就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在采访过程中,工作小组成员们一致认为:“学校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和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学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申报的各学院、部门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成功入选来之不易,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推进学校工程专业建设,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按照教育部相应要求,对加入卓越计划后的工作做了细致地安排。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卓越计划本校标准的拟定是首要的,该标准要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与办学优势。葛一楠说,一个优秀的标准与计划决定着我们将要努力地方向与是否能成功。在标准之下,我们将着力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完成我们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卓越计划学生将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同时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葛一楠介绍说,卓越计划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是卓越计划实施的核心之一。
花草的成长依赖于园丁的知识与技巧。加入卓越计划后,学校将会更加注重“双师”教师的培养,计划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将“送出去”——选送校内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请进来”——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不断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访谈中,葛一楠对创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四个共同”进行了重点介绍,即学校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四个共同”是高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标准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将能更好地学有所用,用而不乏。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基础,如何继续深入推进合作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并不长,国外开展工科学科及工程教育的许多有益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对此,学校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将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争取办出特色,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接受工程教育。
目前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再是四年大学生活的唯一追求,还必须要具备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各项能力。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只擅长纸上谈兵,成为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严重脱节。国家推进卓越计划,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为原则开展工程人才培养,就是一项鼓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卓越工程师计划将为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提供平台。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薄弱,高等工程教育缺少产业界参与的问题,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学校共同设计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并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工程实践。
一路从学校到学校,不会实际操作只会大讲理论的学生,是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实践。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经过实践历练的学生拥有的是活的能力,而非死的知识,按照这个构想,学校培养的卓越工程师,要增加到实际中去锻炼的时间,要对工程有真正的了解,有卓越的工程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主要并不在于其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仅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所以,要使今天的大学生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必须打牢综合素质基础,葛一楠谈到,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技术性,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到在一般的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
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学校正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现由教务处牵头负责,校级“卓越计划”的首批专业申报评审已完成。分属工业制造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产业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获准首批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建设专业,项目建设及计划实施的配套支持等都开始启动。成大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将与学校的大专业平台建设紧密相联,将与更优秀的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培养有成大特色的优秀人才。
加入“卓越计划”,经过大学4年的培养,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优秀后备人才。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